9月17日,港股市場呈現明顯強勢,恒生指數一舉上升469點,收報26900點,單日漲幅達1.78%,再創下近四個月以來的新高。這一波上漲,主要動力來自於中國科技巨頭的爆發性表現。恒生科技指數當天急升4.28%,成分股如百度大漲逾16%,同時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也有顯著升幅,成功帶動整個板塊飆升。
中資科技股的出色表現,與全球資本市場氛圍密切相關。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邦儲備局(Fed)即將宣布今年以來首次降息,投資者普遍抱持觀望態度,等待美聯儲後續政策明朗。然而,這樣的預期早已部分反映在市場情緒中,當前焦點已逐漸轉向未來降息幅度與節奏。
美國近一連串經濟數據顯示,就業市場略遜預期,而通脹依然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值。儘管如此,外界對美國進一步加徵中國關稅所帶來的通脹壓力表示暫時尚未完全浮現。經濟學家認為,在目前高通脹與經濟穩增之間,美聯儲決策層內部出現分歧,未來政策走向存有一定不確定性。
恒生指數領先亞洲其他主要市場。與香港股市表現相較,首爾股市經連日創新高後出現回檔,其他如台北、東京則收跌,上海、馬尼拉、雅加達則跟隨香港升勢錄得上漲。此外,中國近來監管部門對於科技產業的政策利好,市場信心回穩,促使資金加碼流入相關龍頭企業,有助於港股科網板塊短線持續發酵。
另外,有消息指出,中國監管機構已禁止國內部分大型科技公司購買美國輝達(Nvidia)AI晶片,業界預計相關限制將在未來3到6個月內落實,可能對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的AI布局產生影響。不過,國內大型科企早已啟動自研AI晶片與算力平台,部分資金認為行業將迎來「國產替代」概念的新一輪炒作契機。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以來,美資券商與內地公募基金對港股科技板塊的配置意願明顯回升,特別青睞於雲計算、人工智能與互聯網平台的龍頭標的。隨著中概股在美市表現有所反彈,港股作為連接國際資本與中國新經濟的橋樑,預計短線仍具備結構性反彈空間。
回顧近月表現,港股自8月中旬低位反彈已累計上升超過2000點,顯示資金流入明顯。市場人士分析,投資人應警惕短線過熱情緒,有可能面臨技術性調整風險。但長線而言,隨著內地宏觀經濟穩健復甦、企業盈利預期改善,「港股通」北水南下趨勢未改,有利於恒生指數中長線表現。
總體來說,隨着科技股領軍,恒生指數重新站上四個月新高,投資情緒明顯回暖。一旦美聯儲利率決策塵埃落定,若後續政策繼續傾向寬鬆,加上中國政策維穩,預計港股有望延續結構性上升行情。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備高成長性、政策受益及盈利穩健的科技及互聯網行業龍頭,適度把握市場節奏,靈活調整持倉比例,把握新一輪港股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