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場展現強勁反彈動力,吸引了廣泛資金與投資者關注。恒生指數於9月9日盤中一度突破26,000點大關,創下近四年新高,成為市場焦點。這一輪行情背後,充份反映宏觀經濟與資金面多重利好因素疊加,同時也促使晶片、醫藥及互聯網等核心板塊走強,為港股帶來新一輪上升契機。

市場結構優化 資金面顯著改善

此次港股反彈,首要動力來自全球資金流向的明顯變化。南向資金今年累計淨流入已超過一萬億港元,持股市值佔比由2021年的5.3%提升至目前超過11%。資金廣泛流入科技、金融、消費等板塊,不僅推升重量板塊估值,也強化了港股定價話語權。

此外,隨著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全球流動性趨於寬鬆,外資回流意願大增。香港方面,金管局政策調整令市場流動性壓力顯著減輕,套息交易平倉壓力釋放,港元匯市波動已過高峰,資金環境大幅優化。此外,AH股溢價一度回升至127.5%,港股重新展現估值優勢。

績優股集體領漲 核心板塊輪動明顯

從板塊結構來看,互聯網科技及半導體板塊是本輪反彈最大亮點。嗶哩嗶哩、快手漲幅均超過4%,京東、阿里巴巴逾3%,小米、騰訊亦齊齊上揚。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升幅高達75%,小米62%,騰訊51%,成為恒生指數貢獻度最大的權重股。

醫藥、半導體、有色金屬等細分行業動力十足。中國生物製藥近三個月暴漲98%,京東健康升近七成。晶片板塊方面,中芯國際三個月累計漲超45%。這表示市場資金明顯青睞具“硬科技”屬性的龍頭公司。

部分優質消費股也持續發力,如周大福今年漲幅超140%,凸顯市場對消費復甦及內地市場潛力的信心。

政策驅動&盈利修復 提振投資人信心

港股連續多年調整,估值壓力充分釋放。隨著監管優化、費率降低、互聯互通開放等政策措施落地,市場機制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境內外資金參與。再加上多家重磅公司中期業績遠超預期,部分AI與雲業務表現突出,盈利疑慮緩解。

地產相關政策邊際寬鬆,也刺激資金對內房板塊產生興趣,碧桂園近期單日漲幅超過27%。金融、科技、地產等權重板塊共振,形成市場廣泛反彈格局。

投資展望:中短線波動與長線機會並存

專家建議,短線市場在急升後難免會有獲利回吐壓力,投資者宜提防回調風險。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港股仍有望受益於美聯儲全球流動性寬鬆預期、國內政策穩經濟定向發力、核心賽道公司基本面持續修復。科技、消費、醫藥、半導體等高成長行業仍可作為佈局重點。

對於2021-2023年承受壓力的恒指成分股來說,目前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伴隨資金明顯回流及政策紅利釋放,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有機會迎來資金再度配置,科技及新經濟板塊有望繼續領跑。

結語

港股經歷多年調整與價值重估後,正迎來估值與基本面雙重修復的良機。資金面活躍、政策引導與龍頭企業業績復甦共同催化新一輪行情。投資者可把握短線回調入場機會,重點關注科技、醫藥與半導體等板塊,把握港股市場的結構性上漲契機。

首頁
股市新聞
港股行情
交易工具
投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