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近期在公開發言中,只用六個字就讓全球股市陷入動盪——「股市估值偏高(Equity prices are fairly highly valued)」。這番話,直白點出了目前美股可能泡沫化的隱憂,也牽動了投資市場的恐懼與拋售潮。
首先,鮑威爾的評價並非空穴來風。2025年以來,美股在AI概念、科技股狂飆下,不少指數屢創新高,S&P 500與那斯達克指數本益比也遠高於歷史平均。市場早已積壓不少對「過度樂觀」的疑慮,但市場總希望聽到央行官員保持中立甚至樂觀。如今,聯準會最高領導人親口認同“偏高估值”,等同向投資人敲響警鐘:未來的不確定性正逐漸累積,資產價格上行空間受限,下修風險加大。
拋售潮不僅僅是對「價格偏高」的反應,更反映了市場對聯準會政策走向的重新評估。隨著近期通膨再次升溫、經濟成長動能放緩,鮑威爾也透露了聯準會已將政策立場調整為「更接近中性」,並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4~4.25%。這項舉措代表聯準會開始留意將政策過度緊縮可能對就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強調會根據未來數據與風險平衡靈活制定利率政策。
面對這樣的局勢,投資人該如何應對?第一,留意估值高企板塊的波動性——尤其是科技成長股,短期內若獲利預期不如預期,資金抽離速度可能加快。第二,關注基本面與政策訊號——聯準會是否會有更積極的政策調整,經濟數據是否支持溫和降息而非緊縮。第三,分散布局降低單一資產風險,適時調整持股結構,避免重壓高波動標的。
鮑威爾的六字宣言,未必代表市場即將進入熊市,但提醒投資人不能忽視市場風險正在累積。下一階段,無論是政策走向、全球經濟動盪還是企業獲利展望,都可能左右資產價格。理性投資、風險管理將是每一位投資者觀察市場的核心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