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場展現出強勁動能,延續了去年底的上升勢頭,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主要股市之一。恒生指數年初至今累積升幅高達20%,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分別上漲18.68%及19.05%,三大指數共同勾勒出牛市的新格局。這一波升市背後,既有資金持續流入和市場情緒回暖,也有基本面改善和結構性的動能轉換。

今年港股的最大亮點莫過於科技板塊和新消費板塊表現突出。科技股憑藉AI技術的突破、數位經濟全面升級、雲端服務與智能硬件競爭力提升,成功吸引全球資金聚焦。以DeepSeek為代表的新一代AI公司,帶動市場信心回復,重新點燃投資者對中國創新科技的憧憬。除AI概念外,像騰訊、阿里巴巴、快手、美圖公司等互聯網巨頭均錄得不同程度漲幅,美圖今年上半年更是飆升2.14倍。港仔機器人則因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股價一度暴漲五倍;越疆等自動化板塊代表股,也實現高倍成長。

科技股的優勢在於創新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無論是AI、5G或電動車,均是產業發展的前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板塊波動性高,受政策、監管以及行業競爭影響甚大。部分企業尚未穩定盈利,估值雖然近期獲得修復,但高估值背後潛在回調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者若在高位進場,需要密切留意業績動態及外在環境變化。

新消費板塊同樣成為港股牛市的引擎。老舖黃金、泡泡瑪特、蜜雪集團三家被譽為「新消費三姐妹」,上半年股價齊創新高,累積市值超過7,200億港元。其中,老舖黃金股價半年漲幅超過321%,泡泡瑪特憑藉旗下LABUBU系列產品席捲全球,引發搶購熱潮,股價亦暴升近200%。蜜雪集團作為茶飲龍頭,於今年上市即不斷突破新高,股價較發行價上升1.63倍,刷新港股申購凍資紀錄。

醫藥創新板塊也不容忽視。三生製藥因與輝瑞合作簽下高額里程碑付款,上半年股價大漲2.89倍;榮昌生物漲幅達2.78倍,還有信達生物、德琪醫藥、歌禮、科濟等一批生物醫藥股都實現翻倍增長。醫療健康的持續創新和全球產業鏈移轉,已成為資金流向的新焦點。

從資金面觀察,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逾7,300億港元,同比增長90%,港股通成交佔比亦大幅提升。南向資金已成為港股定價的主導力量,顯示內地投資者信心持續增強。再者,今年IPO募資總額全球居首,有42家企業成功上市,總集資超過1,050億港元,其中科技與消費板塊佔比達70%以上,帶動市場新一輪增長。

回顧2025年上半年港股結構行情,不再由金融、地產或傳統板塊主導,隨著科技、消費、醫療等新興動能崛起,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轉型。資金不僅追捧高成長的創新企業,同時青睞高分紅、高現金流的穩健大型藍籌股,實現了持續資金輪動和估值修復。

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仍受地緣政治、貨幣政策等外部因素影響,但港股市場無論是結構優化、資金流入還是行業創新都將進一步鞏固自身吸引力。投資者在捕捉新經濟板塊的機會時,宜關注技術變革帶來的長期紅利,同時審慎布局、控制波動性風險。

總括而言,港股在2025年上半年展現出技術性牛市的特徵,科技及新消費板塊成為主力推動,結構轉型加速,南向資金與全球資本共同為市場注入活力。隨著AI、醫療、消費升級等新興行業持續突破,港股或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資產全球價值重估,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首頁
股市新聞
港股行情
交易工具
投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