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跌幅擴大至逾500點:背後原因與市場觀察
近日港股出現明顯調整,恒生指數一度大跌超過500點,市場氣氛急轉直下。今日開市後,雖然一度受晶片股及部分科技股帶動反彈,恒指短暫倒升最多達149點,高見27,058點,創下逾四年新高,但隨後遭遇重大拋壓,跌勢於午後急劇擴大,恒生指數最低曾見26,403點,跌幅高達504點或1.88%。
多重利淡因素拖累
此次急跌主要由多項國際與本地因素交織引發。首先,美國聯儲局最新議息結果符預期,宣布減息0.25厘,但主席鮑威爾態度偏向謹慎,市場普遍認為未來減息步伐偏慢,資金流動性前景未明,抑制了投資者的風險承擔意願。本港三大發鈔行同步跟隨減息,但幅度僅0.125厘,並未明顯紓緩壓力。
其次,內地及本地地產股持續受壓,主要因市場關注內房企業債務問題及資金面緊張。大型地產股如新世界、新鴻基地產、恒基地產均錄得2%至8%不等的跌幅,其中碧桂園及萬科企業分別重挫近9%及7%。地產板塊疲弱進一步拖低大市氣氛。
科技、金融權重股領跌
重磅科技股午後明顯由升轉跌,成為拖累大市主因。騰訊跌逾3%,阿里巴巴、京東、小米均跌逾2%至3%,美團亦微跌。部分表現稍佳個股如百度則逆市上升。金融板塊方面,港交所挫近3%,友邦亦下跌。
除權重藍籌外,今日表現最差藍籌股包括信義光能、吉利汽車、阿里健康等,跌幅介乎3.4%至7.3%,反映資金普遍避險,獲利回吐明顯。
後市展望
短線來看,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借利淡消息觸發的獲利回吐或仍未結束。加上內地出手為A股降溫、本地政策面不明朗、美國宏觀經濟變數仍在,港股短期可能維持高位波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資金環境變化、內地政策支持高端製造及新能源板塊等因素,仍有機會在整體修正壓力消化後,重燃市場炒作熱情。建議投資者短線以審慎為主,留意主流權重股及政策受惠板塊變化,把握低吸時機,並適當控制倉位風險。